信仰與信息|11/21台大團契

信仰與資訊

https://cw.center/wp-content/uploads/sites/3/2016/11/20161121信仰與信息_蔡明道.m4a?_=1
文/庭瑜

你是如何確認自己的信仰呢?

在漫漫的信仰路途中,難免會有疑惑、動搖之時,此時總是希望能夠有個徵兆或現象來證明自己所相信的是真的,這週我們邀請了松山教會蔡明道大哥與我們分享,藉由討論一些人追尋信仰證據的歷程,以及以科學或考古證明聖經的例子,來思考我們所信仰的真確與否。

身為一位基督徒,我們或許有時會想藉由外在事物和證據來說服自己或別人這份信仰是真的,但我們是否真的認識神、瞭解自己?
是否從中體會神的愛、神的恩典,重視真理,一步一步的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信仰呢?

在忙碌了幾周後,很高興能夠再次和大家聚集在團契,浩恩及晨歆帶來了這學期最後一次詩頌(怎麼突然有點感傷XD
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分享了平靜風和浪及2首契歌,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在唱詩過程中卻很感動,聽著大家分享、交談、聊天,很輕鬆、很溫暖,這就是團契吧:)

關於多元成家法案

文/傑中

讓我試試為各位整理出這堂課的架構:

一、家的形式的改變
家形式上的改變源於第二波人口結構轉變,在這一波轉變中,戰爭停止、醫學發達、科學進步等等的時代腳步造成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大大地逆轉了傳統的家庭概念,其中更可以歸結到兩大主因,一是避孕科技,另一則是高離婚率。

傳統上,沒有所謂真正避孕這件事,只要有性,即存在懷孕的風險,不是每個人都經得起這樣的風險和責任,因此,沒有兩性的親密關係,就沒有家庭,換言之,兩性的親密關係就意味著建立家庭。但避孕科技的發達,使得性得以脫離懷孕(婚姻)這件事而得到自主權。進而,性成為一種不該被壓抑的人權,性壓抑意味著不合乎人道。於是性漸漸充滿無限可能,例如同性性行為。

高離婚率的今日,傳統婚姻制度更是變得脆弱不堪,尤其在臺灣,離婚制度的糟糕衍生複雜的問題,增強多元成家在社會上產生的力道。

二、多元成家構想的產生
西方法界提出多元成家法案,原是為了解決同性伴侶分開衍生的諸多法律問題,例如孩子。西方的立法機關是被迫去討論如何處理這一類的爭執,而非積極自主的。

三、以往社會對於家的認知
根據研究指出,如果不是血緣關係,一對couple很難很難對孩子極度無私的長久付出;如果不是傳統的家庭組成,一對couple願意對孩子做出永久承諾的比率更是極低。老師更以自身長期居住西方的社會觀察中歸結出,儘管在如此開放多元的西方社會,他們對於家的概念依然和孩子緊密相關,family = couple + child(or children),只有當一對夫婦開始生養孩子才算是start a family。

四、關於同性戀
臺灣多元成家的法案最主要來自於同性婚姻,就目前的研究顯示,同性戀是後天和先天的交互影響產生,男性約有80%是先天造成,女性則有65%依賴後天學習。老師也觀察到,許多人權團體的領袖高舉著同性戀應正常看待,卻無法同時接受同性戀在自己家人身上上演。透過訪談和輔導同性戀的家人們,老師以為,同性戀為周遭的人所帶來的多是絕望感和死亡感…

——————————————

多元成家在臺灣,以「同性婚姻、伴侶制度、多人家屬」等三大面向進行法案研擬,整體的法案所涵納的層面可說是相當廣泛,我們常常混合著討論、混合著反對、混合著支持,左支右絀的難以圓滿。建議我們在這議題上可先聚焦在第一個訴求:同性婚姻合法化,因為它是整個法案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基督信仰上最為衝擊之處。

我們不是真空於世界和時代的,我們仍然必須持續與上一代進行有效的溝通

關於靈恩會的一點反思

文/宛芝

寫在前面

不知道各位對於每年兩次的靈恩佈道會有什麼感受呢?姑且不論這樣制式的宣道活動有沒有改善空間,講道者總是勉勵信徒,靈恩佈道會是對外傳福音、對內有造就,然而,在這樣例行性的事工上,我們又達到多少成效?是否曾開口邀請久未來教會的親友?是否兢兢業業教導宗教教育的學生?領完聖餐後是否重新思考信仰?

一樣性情的人

我一直覺得,基督徒一定要有不同於世人的眼光。這樣的眼光不是以將來都要回天家為藉口,轉眼不顧自己的矛盾與困倦,而是嘗試在每分每秒看見神,並且接受自己的軟弱,知道神必垂憐看顧。

列王紀上18章18節到40節,是以利亞先知獨自面對四百五十個巴力假先知的精采故事,從一開始的「宣戰」、正午時嘲笑假先知、重修祭壇、倒水於溝中,到最後求神降火,光看沒有畫面的聖經,便能想像以利亞當時必定是意氣風發、呼風喚雨,靠著神賜給他的力量無往不利,直到幾千年後的現在,仍是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然而,同樣是快得不得了的進展,19章一開始,在耶洗別表明要殺以利亞之後,以利亞竟馬上起身逃命,到羅騰樹下求死。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雅五17)

以往閱讀這節聖經,都只看到以利亞與我們的「不同」,就是他有懇切禱告的信心,卻忽略他與我們都有相同的性情。就算是曾經打敗過四百五十個假先知的以利亞,也有信心疲乏之時,甚至懼怕到與約伯一樣向神求死,忘記神的大能。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四十六10)

這段故事中,有兩處有趣的靜止鏡頭,一是在18章42節,以利亞「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二是在19章5到6節,以利亞睡了,起來吃了餅、喝了水之後又躺下了。在短暫的休息後,以利亞受了神的靈,快跑甚於駕車的亞哈王,另一次則是吃喝第二次後,仗著飲食的力,走上了何烈山。

當走的路甚遠

雖然才開學一個多月,但搭配著暑假馬不停蹄的行程和繁重的課業,至今已經有讀了一學期書的感覺(笑),對於教會聖工的心態也是起起伏伏,多少次在騎車上下課的路程中,質疑自己的能力,同時又對自己在暑假時的信心感到有點好笑(哪來的自信啊真是的)。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就算他曾經獨自打敗四百五十個假先知,他仍有顫抖畏懼之時;就算他能靠著神行各樣奇妙之事,他仍需要安靜休息。在信仰的路上,除了無所畏懼信靠神,為祂做工,有些時候仍然要正視自己的疲乏,安靜聆聽神微小的聲音。

「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王上十九8)

神為以利亞預備糧食,使他有力量走向何烈山上,連以利亞都吃了兩次餅才有力氣走上何烈山,我們又為何對自己的無力感到如此焦慮呢?回天家的路上,神必親自在需要時幫助我們。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為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

末了

行筆至此,文章的內容和我預想的完全不同(笑)。寫作與紀錄讓人重新思考信仰,這大概是我這次靈恩會最顯著的進步與收穫了。

2014/10/04苦難神學

https://cw.center/wp-content/uploads/sites/3/2014/10/20141004苦難神學-蔡彥仁大哥.mp3?_=2
文/傑中

人經歷生、老、病、死,感受生命的須臾、脆弱與框限而無可奈何,這是一種苦。「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在「命運」的擺佈下,人無法掌握自我或未來,幽幽浮萍無所駐留,這也是一種苦。人生即是苦的道理,世人皆知,佛家的「四聖締」也說得很透徹。身為基督徒,我們對於人類的此一共相,有何新看法、新體悟?如果基督徒也在無可奈何下虛度一生,我們是否平白受苦,也枉受耶穌基督救贖的終極目的?那麼苦(pain)、痛苦(hurt)、患難(tribulation)、苦難(suffering)、受難(passion)等,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們有意義嗎?
以上這段話摘錄自彥仁老師上課講義的前言。

苦難苦難,這一年來大家對於苦難是越來越有感了,天災如澎湖墜機、人禍如三多大氣爆、連續殺人事件、殺警案、餿水油,人群面向制度的抗爭更是一波接續一波地集結,不斷提醒我們生活即是學習如何與苦難共處。而在苦難後面加上「神學」這詞,更是督促我們思考,如何以基督徒這樣獨特的身分和視角來回應(不妄求超越)這些苦難。
彥仁老師在課堂上坦言,自己並未深入研究過學術意義上的苦難神學,但也因為如此,更顯得他所分享的內容之可貴。老師從平時的研經心得出發,自苦難的原因、例子、意義至解決方案一路娓娓道來,課堂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所舉的多馬與復活的基督的故事。約翰福音在耶穌被釘十架後記載著,少數的門徒遇見復活的主耶穌,並把這消息告訴其他的門徒,在門徒之中有位叫做多馬的並不相信,過了幾天,耶穌忽然顯現在門徒之間,並邀請多馬伸出手來探探在主耶穌身上的那些傷痕。
耶穌在世傳道醫病的時候,常常是主動伸手觸摸那些病患的傷口(cf,可一40-45;太九27-31),不僅如此,就連耶穌自己嘗到死味後帶著榮耀的復活,也是帶著身上這些傷口復活的,顯示出耶穌是為我們而傷,他了解、明白我們的傷口,更與我們同受苦難,並且正是這些傷口,在日後成為救恩力量的源頭,要引導我們離開這些苦難的。這也讓我聯想起遠藤周作《沉默》書中神父在受迫害歷程中的經歷與體會,神不是沉默著,神正在參與、持續參與著我們的痛苦。

最後彥仁老師也提及解決苦難的方式,例如認罪與悔改,赦免與饒恕…公義與希望等等,特別是公義與希望這一塊,常常我們身為做鹽做光的基督徒,卻總是旁觀他人之痛苦,論道基督徒不宜參與政治云云,不願為制度層面的改革進自己的一份力,這是錯的(強調!),耶穌的榜樣是深入傷口、觸摸傷口,鼓勵、關懷那些苦難中的人,絕不是自恃高人一等的智慧淡定的在遠處評論著苦難的假學究,如果這甲午年的多災多難要給予基督徒們什麼大啟示的話,我想頭一件事就是,我們不能再只是遠遠地觀看,要緊的是改變我們的腳步和眼界。

這學期第一次讀書會也熱熱鬧鬧地展開了,閱讀一本書如同傾聽一個人,需要的是耐性和同理,若能從閱讀之中拾獲一點點足以讓自己今日比昨日進步一小步的靈感,那讀書會的任務就大致達成了。大家加油:)

2014/9/27景高你好嗎

https://cw.center/wp-content/uploads/sites/3/2014/09/20140927.mp3?_=3
文/傑中

是否你還記得,購買一樣新玩意或是初次夜衝那一刻的心情,以俗一點的話來說大約就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在這兒的每一個大學新鮮人,正也懷著那樣珍貴的、關於自由的情愫在體驗大學生活的每個不期而遇的小細節,幸好學期初能安排這樣的一堂課,像是拆開包裝邊看著新寵兒邊閱讀使用手冊般,我們一起來讀讀關於景高的使用手冊。

很特別的是,今天這個使用手冊的課程不同於3C購物那樣從各部機件的研發與功能開始講起,而是發源自個人的親身經驗,由新任的班負責昱寧學姊向班員進行分享。昱寧學姊印象中的、屬於她當年的景高第一回,那時的她,察覺到學長姊們大家都很自嗨地炒熱氣氛卻又願意主動找學弟妹聊天(聿宏大哥甚至用招牌口吻再三強調他們兩個都是同一個ㄩˋ字),另外像是課程具挑戰性、學生高度自治、臥虎藏龍等等的特徵也在日後得到了許多的印證。

昱寧學姊也不吝向學弟妹們提出幾個邀請性的建議:觀察別人的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培養獨立思考等等,當然在這四年之間,肯定有一件事是不可少的,那就是珍惜好鞏固好在我們身旁同一屆的情誼。在這個時期我們必須參與許多不同的團體生活、學習與不同的人相處,許多摩擦和沮喪都是必然的,但參加高級班最可貴的就是可以讓你我明白,我們都不是一個人,遇上碰碰碰沒經過同意就衝到你面前的問題和挑戰時,總是能有大家陪在你的身邊,還有神與你一起同行著,要記得這一點。

景高你好嗎?動筆寫寫屬於自己的景高使用手冊吧,歡迎光臨,景美高級班。

(P.S.9/28深夜的香港中環一帶,數萬人民為民主之故和警方發生近年來最激烈的衝突,當催淚瓦斯灑向香港民眾的畫面播送至遙遠的臺北時,有一種無以名狀的哀傷積鬱在這兒,請大家多為香港的人民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