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4苦難神學

https://cw.center/wp-content/uploads/sites/3/2014/10/20141004苦難神學-蔡彥仁大哥.mp3?_=1
文/傑中

人經歷生、老、病、死,感受生命的須臾、脆弱與框限而無可奈何,這是一種苦。「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在「命運」的擺佈下,人無法掌握自我或未來,幽幽浮萍無所駐留,這也是一種苦。人生即是苦的道理,世人皆知,佛家的「四聖締」也說得很透徹。身為基督徒,我們對於人類的此一共相,有何新看法、新體悟?如果基督徒也在無可奈何下虛度一生,我們是否平白受苦,也枉受耶穌基督救贖的終極目的?那麼苦(pain)、痛苦(hurt)、患難(tribulation)、苦難(suffering)、受難(passion)等,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們有意義嗎?
以上這段話摘錄自彥仁老師上課講義的前言。

苦難苦難,這一年來大家對於苦難是越來越有感了,天災如澎湖墜機、人禍如三多大氣爆、連續殺人事件、殺警案、餿水油,人群面向制度的抗爭更是一波接續一波地集結,不斷提醒我們生活即是學習如何與苦難共處。而在苦難後面加上「神學」這詞,更是督促我們思考,如何以基督徒這樣獨特的身分和視角來回應(不妄求超越)這些苦難。
彥仁老師在課堂上坦言,自己並未深入研究過學術意義上的苦難神學,但也因為如此,更顯得他所分享的內容之可貴。老師從平時的研經心得出發,自苦難的原因、例子、意義至解決方案一路娓娓道來,課堂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所舉的多馬與復活的基督的故事。約翰福音在耶穌被釘十架後記載著,少數的門徒遇見復活的主耶穌,並把這消息告訴其他的門徒,在門徒之中有位叫做多馬的並不相信,過了幾天,耶穌忽然顯現在門徒之間,並邀請多馬伸出手來探探在主耶穌身上的那些傷痕。
耶穌在世傳道醫病的時候,常常是主動伸手觸摸那些病患的傷口(cf,可一40-45;太九27-31),不僅如此,就連耶穌自己嘗到死味後帶著榮耀的復活,也是帶著身上這些傷口復活的,顯示出耶穌是為我們而傷,他了解、明白我們的傷口,更與我們同受苦難,並且正是這些傷口,在日後成為救恩力量的源頭,要引導我們離開這些苦難的。這也讓我聯想起遠藤周作《沉默》書中神父在受迫害歷程中的經歷與體會,神不是沉默著,神正在參與、持續參與著我們的痛苦。

最後彥仁老師也提及解決苦難的方式,例如認罪與悔改,赦免與饒恕…公義與希望等等,特別是公義與希望這一塊,常常我們身為做鹽做光的基督徒,卻總是旁觀他人之痛苦,論道基督徒不宜參與政治云云,不願為制度層面的改革進自己的一份力,這是錯的(強調!),耶穌的榜樣是深入傷口、觸摸傷口,鼓勵、關懷那些苦難中的人,絕不是自恃高人一等的智慧淡定的在遠處評論著苦難的假學究,如果這甲午年的多災多難要給予基督徒們什麼大啟示的話,我想頭一件事就是,我們不能再只是遠遠地觀看,要緊的是改變我們的腳步和眼界。

這學期第一次讀書會也熱熱鬧鬧地展開了,閱讀一本書如同傾聽一個人,需要的是耐性和同理,若能從閱讀之中拾獲一點點足以讓自己今日比昨日進步一小步的靈感,那讀書會的任務就大致達成了。大家加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